本文转自:中国科学报
刘聪身旁的日晷上镌刻着“行胜于言”四字。 受访者供图
■本报见习记者 孟凌霄 记者 廖洋
离博士毕业答辩还有3个月,29岁的刘聪从荷兰回到老家山东淄博。他要在毕业前搞定两件人生大事——结婚和找工作。
当时,刘聪已经收到了国内多所高校的入职通知书,但他最终选择回到淄博一所地方“双非”高校,成为山东理工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直聘教授的博士毕业生。
4年后的2023年,这座老工业城市凭借“淄博烧烤”成功出圈,刘聪也凭借在“小众学科”中的深耕细作升级为学校最年轻的二级教授。身边的朋友纷纷夸他选对了地方、选对了专业,有“先见之明”。
在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采访时,刘聪坦言:“我只是认准一个很小的方向,又找到了适合的环境,其他一切都交给了时间。”
回家结婚,顺便“拿教授”
刘聪是土生土长的淄博人,在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,他的选择总带有“山东性格”。
2015年,刘聪从山东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,在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下开始攻读博士学位,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Wil van der Aalst。
临近毕业,刘聪面临抉择——回国,还是留在欧洲?
刘聪所在的埃因霍温理工大学,不仅是流程挖掘这门学科的发源地,更有着成熟的产业化落地环境和经验。此外,刘聪的博士生导师更是圈内知名的“流程挖掘之父”,同时团队还集聚了该领域一大批全球顶尖的学者。
不过,思索再三,刘聪还是决定回国。
“一方面,国内整体科研实力和环境越来越好,但流程挖掘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、产业化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,我想回国闯一闯!”刘聪笑道,“另一方面,对山东人来说,回老家更有归属感。”
bian_huan_you_3_ge_yue__2_9_sui_de_liu_cong_cong_he_lan_hui_dao_lao_jia_shan_dong_zi_bo__ta_yao_zai_bi_ye_qian_gao_ding_liang_jian_ren_sheng_da_